自古以来,兄弟和睦与父子同心都是古人家中的理想情况。普通老百姓要做到自然很简单,但在帝王家却是遥不可及的。兄弟情和父子情在权力面前都算不得什么,更何况斗争中的慈悲是催命符。曹操喜欢曹植,不喜欢曹丕,这是为什么。就像在秦代,秦始皇嬴政喜爱幼子胡亥,而不喜长子扶苏一般。
他们是真的不喜欢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曹丕小时候,并没有被厌弃,可以说相当受宠。曹丕的弓马骑射都是他爹曹操手把手教出来的,而且很小就被带上战场,其他儿子却没有。但曹丕受宠的最大前提,就是曹操最初的长子曹昂没死的情况。
宛城之战中曹昂战死,曹丕成为了曹操的长子。从这开始,曹操便表现的不喜爱他,对他十分严苛。为什么?因为曹操已经将他当成自己百年之后的继承人,接替自己基业的人。在之后的日子里,他看到曹丕的时候,当然会不自觉地将曹丕曹昂进行比较。至少从留存的史料看,曹昂确实文武双全,几乎是继承人的典范。
还有曹操在内心里并不认同和喜欢以往的自己,却在曹丕身上却看到自己的影子。长成的世子,有自己的势力,也有自己的门路,会天然的触碰君父的权威。更何况天生多疑的曹孟德,怎会不打压。父子亲情在权力下,总会异化的。曹丕是事实上最长 ,士族用脚投票买他。
当时的曹操为扶植曹丕的对抗势力,将世家大族崔琰的女儿嫁于曹植,不曾想曹植妻族的崔琰并不支持他,反而支持曹丕。你说曹操怕不怕?难道表现的宠爱他,看重他,等着曹丕恃宠而骄?等着别自己儿子架空?曹操怎会甘愿。
很多事并非表面那样,我们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,非设身处地是很难想象到的。秦始皇宠爱胡亥,表现的厌恶扶苏,亦是如此。
发布于:四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