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邑最多
五子良将之中,最后的封邑,数张郃最多。
张辽最终的封邑数是两千六百户;于禁的封邑数停留在一千二百户;乐进的与于禁相同,一千二百户;徐晃最终是三千一百户。而张郃最后则超过了四千三百户。
这并不是说他比其他几位功劳大多少,而是因为张郃死得最晚。几次大的工资普涨他都赶上了,再加上通货膨胀(曹操的子孙比曹操有钱,出手比曹操大方得多),所以活得越久越富裕。
演化成语
汉语中有条常用的成语和张郃有关。
太和初,司马懿跑到荆州收拾水军,准备攻孙权。关中的部队虽然还在他名下,实际指挥却交给了张郃。太和三年(229年),诸葛亮出祁山,攻陈仓。魏明帝曹叡赶紧把张郃调过去,还亲自为他送行,并问他:不会等你到了,陈仓已经丢了吧?
张郃说:“不会,我屈指一算,他们粮草撑不过十天,等我到了他们都撤了。”
后来这件事就演化出成语:屈指可数。
名将张郃还留下了两个千古谜团:
第一个谜团:他如何降曹的?
张郃降曹,在张郃传中是因为郭图进谗。但这个故事除了张郃传之外,其他地方都没有。而这个故事本身的确有些匪夷所思。
先是张郃主张救乌巢,郭图主张劫曹营。然后糊涂的袁绍派想救乌巢的去劫曹营,结果曹营没打下来,乌巢也被烧干净了。郭图一看惹祸了,赶紧先跟袁绍说,打不下来曹营是因为张郃高览不想打,不尽力。同时又派人告诉张郃:因为你们打不下来曹营,所以袁绍要杀你们。
这样左右开弓之下,张郃高览被迫降曹。
这个故事不是细思极恐的问题了,根本就是郭图化身诸葛亮,算无遗策。郭图一个人口沫横飞,说什么是什么。其他如袁绍、张郃等人积极响应,与他配合的天衣无缝。袁绍是当时的霸主,张郃以巧变著称,哪个也不是吃干饭的,就让郭图这么面对面的玩转乾坤大挪移,实在是可能性不高。更何况还有高览及众多士卒,真相其实很容易被揭穿。
所以,张郃到底是为什么降曹,甚至是张郃先降而袁军溃,还是袁军溃败后张郃降,史书中都互有相左。
第二个谜团:张郃之死。
太和五年(231年)张郃中流矢死于木门谷,这个事实应该没什么疑问。问题在于他为什么追入木门谷。
《三国志张郃传》中说诸葛亮退保祁山,张郃主动追击到木门谷,中飞矢而亡。但《魏略》中却说,司马懿强迫他追击,他甚至苦谏过,但司马懿不听。张郃无奈进兵,在木门谷身亡。哪个更符合实际情况呢?有知道的,还请指点指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