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毕业后,田晓霞进入了大学,周围都是优秀的同学,但她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曾经帮助过的孙少平。而孙少平则回到家乡,成了一名小学教师,然而不久后,学校因种种原因被撤销,孙少平不得不面对失业的困境。失业后的孙少平开始在城市里四处打零工,和其他待业者一起在天桥下等候雇主的挑选,这种生活让他时常连基本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。没有固定住处的他甚至曾寄宿在亲戚家中,体会了世态的炎凉。幸运的是,朋友田润生的帮助使得他在困境中能暂时找到栖身之地。
有一段时间,孙少平找到了一份提供住宿的工作,尽管住的是一间简陋的窑洞,但至少比无家可归好。就在他打零工时,田晓霞通过田润生联系到了他,并邀请他参加学校的篮球赛,鼓励他重拾信心。她对孙少平的关怀和爱意,渐渐地从她的行为中流露出来。
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,田晓霞对孙少平的感情也许正是这样。尽管孙少平心中深知自己配不上田晓霞,但她的关注和鼓励始终给他带来无限的温暖。那天打完篮球后,田晓霞还邀请孙少平参加学校的舞会,她无时无刻不在为孙少平着想,希望他能够融入自己的社交圈。
舞会还未结束,他们悄悄离开,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,回忆起高中时光。此时的田晓霞,已是市委书记的女儿,父亲田福军从西县调任到黄原市工作。她很清楚孙少平的自卑,所以言行举止都格外小心,生怕无意中伤害到他的自尊。在为孙少平找工作时,她也极为低调,避免让他感到任何不适。
可以想象,一个市委书记的女儿,才貌双全,又是大学生,怎么可能会爱上一个流落街头的临时工呢?田晓霞心里明白,两人的感情很难有结果,除非孙少平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,走出自卑的阴影。于是,她把这份感情深藏心底,等待时机成熟。
大学即将毕业时,孙少平鼓起勇气,来到学校寻找田晓霞,却未能如愿。于是他直奔两人曾经约定的古塔山,终于在那里找到了她。两人在雨中并肩回到学校,在操场上,孙少平终于向田晓霞表白。田晓霞问他为什么不早点说,孙少平回答:“是你让我看到了你的心意,给了我最大的勇气。”可见,田晓霞的不断鼓励和暗示,虽让孙少平深爱她,但他始终无法主动表达。
如果他们最终走到一起,婚后生活或许会充满艰辛。因为在孙少平心中的自卑感并未完全消除,田晓霞也一直需要鼓励他,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使得这段关系变得不稳定。最终,孙少平并未回到双水村,而是依旧在城市中追寻改变命运的机会。一次,他决定报名参加大牙湾煤矿的招聘,认为这是一个重塑命运的机会。他告诉田晓霞,成为正式工人是他觉得自己配得上她的唯一途径。
田晓霞在分别时叮嘱孙少平:“等我在省城安顿好,会告诉你我的地址。你到了大牙湾,一定要给我写信,保持联系,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失去联系。”她深知孙少平身上的贵重品质,始终不舍得放手。
经过一番波折,孙少平终于成为了大牙湾煤矿的一名正式矿工。刚开始,他还主动给田晓霞写信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又因自卑心理放弃了与她联系。毕竟,孙少平始终觉得自己与田晓霞之间的差距太大,两人的身份和地位悬殊。
田晓霞察觉到孙少平的改变,主动从省城前往大牙湾煤矿看望他。两人一起讨论未来的理想,田晓霞还亲自下井体验矿工的生活。她的到来不仅让孙少平感受到无比的温暖,也感动了矿区的其他工人,他们都称田晓霞是仙子。
原本他们计划一起回双水村探亲,还计划拍摄全家福。然而,田晓霞接到了一项采访洪水灾情的任务,不得不暂时推迟家庭聚会。不幸的是,在采访中,她为了救一个小女孩,不幸被洪水卷走,英勇牺牲。
田晓霞的突然离世,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。这个善解人意、乐观、善良的女孩,怎么就这样没了呢?有些人认为,路遥在书中设置田晓霞的死亡,是因为他曾有过类似的经历。书中的田晓霞,或许就是他曾经的知青女友的原型。然而,我认为,田晓霞的死,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这些情感,还反映了更深层的寓意。
首先,《平凡的世界》展现了普通人的平凡生活,而平凡的生活中难免有不幸,田晓霞的死便是这种不幸的一部分。其次,田晓霞的生活几乎没有缺憾,她的家庭背景优越,事业顺利,拥有众多爱她的人,她的人生似乎已经达到了巅峰,然而人生并非完美无缺,因此她的死也给了这段故事一种深刻的现实感。
再者,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生活背景截然不同,即便两家有些许联系,田晓霞的父母恐怕也不可能接受她嫁给孙少平。特别是田福军,作为市委书记,他的女儿嫁给一位农村青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
因此,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结合注定是遥不可及的。即使他们真的走到了一起,孙少平内心的自卑感也会让他们的婚姻充满困难。路遥设定田晓霞的死亡,其实是为了让故事更贴近现实,带给人更多的思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